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翁宇津 心理師

夢藏春之聲:可食用玉米黏土在夢工作的應用

Updated: Oct 30, 2019

本篇獲選 2019台灣遊戲治療學會創意媒材徵選 優等 發表於 2019/11/3


多元表達性藝術治療:教師工作坊

  • 媒材Playmais:玉米創意黏土、Art ORACLE藝術家牌卡

  • 適用對象:成人、青少年、兒童

  • 適用時機:團體、工作坊

  • 主要特色:簡便易操作、作品立體呈現、玉米黏土可以吃不怕誤食

理念


運用多元表達性藝術治療在教師工作坊,以夢為主體,融合多元媒材技巧,透過創作與體驗歷程探索內在,並享受在彼此同樂的趣味中。


目標


帶著課前作業孵的夢前來,聽夢、看自己,嘗試消化夢境與現實的連結,在往返於夢境與現實中反覆的探尋,獲得對事物的不同啟發,一起捕捉夢裡的吉光片羽,化成文字與具象的演出。


進行方式與步驟


1. 夢工作坊前置作業:

甲、孵夢:記下一個可以分享的夢,不須太複雜,先寄回給老師。

乙、準備:針對上面的夢的感受。寫下夢的聯想(想法、記憶、自由聯想等)。

丙、針對夢中的場景、事物、建築,選擇1-3樣,列出後分別寫下你對這個東西/物品的形容(可能是特質的形容)。

2. 暖身:探索夢境

甲、將個人夢境寫下

乙、三項主要物件,分別寫在不同顏色的紙條上,加上形容特質

丙、分組,分享與對話

3. 主要活動:演出與現身

甲、提供夢境者選擇一個物件,使用同組夥伴,塑造出夢境中的場景。

乙、自行選擇是否成為場景中的部分

丙、訪問物件,老師與夥伴們協助

丁 、冥想、自由書寫

戊、玉米黏土在黑卡紙上創作夢境

4. 結尾:夢境博物館

甲、個人藝術家牌卡選擇

乙、複合媒材拼貼成一個完整的作品

丙、作品命名,加上博物館說明小紙條

丁、創作個人導覽,大團體總結。



花絮



微雨的午後悶熱濕黏,但不減老師們的熱情,與探索夢境的好奇。 這次的教師研習很特別—夢藏春之聲, 聽夢、看自己,大家帶著課前作業孵的夢前來,嘗試消化夢境與現實的連結,一起捕捉夢裡的吉光片羽,化成文字與具象的演出,在往返於夢境與現實中反覆的探尋,獲得對事物的不同啟發。




一開始沒有作夢的成員,在做出可食黏土實體模型後(對,那個多彩乖乖是玉米黏土,對,可以吃但是很難吃 哈哈),更好奇過去與現在的連結。



幾位分享被追趕、困住、掉下去夢魘的夥伴,在對話與文字間思考發生了什麼事,消化恐懼與焦慮。



最後拼貼而成夢境博物館,每個人認真的聽彼此的夢,也分享闡述自己的創作歷程,窺探夢境的結晶。




好喜歡新入手的藝術家牌卡,拿來作夢剛剛好!



感謝成員的開放與勇氣,嘗試多元媒材,也讓我看見大家的創意, 心理滿滿的,肚裡也滿滿的!




參考文獻

1. Jones, P.&Jones, P.(2002)。戲劇治療(Drama As Therapy: Theatre As Living)(洪素珍等譯)。台北市:五南(原著於1995出版)

2. Goldberg, N.(2002)。心靈寫作:創造你的異想世界(Writing Down the Bones: 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)(韓良憶譯)。台北市:心靈工坊(原著於1999出版)

3. Malchiodi, C.A. 編(2008),藝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。台北市:學富文化。

4. Stephen, K. and Ellen, G. (1999, eds.) 表達性藝術治療概論(Foundations of Expressive Arts Therapy: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) (蘇相廷等譯) 。台北市:心理出版社。

5. Bradway, K & Coard, B. M.(2005) 。沙游-非語言的心靈療法 (Sandplay-Silent Workshop of the Psyche) (曾仁美、朱惠英、高慧芬 譯)。台北市:五南。

Levine, S. K.&Levine, E. G.(1998) Foundations of Expressive Arts Therapy: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, Taylor & Francis Group(Ch.1, 2,8,10,14 )


3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Opmerkingen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